公 务 员 通 讯 二 零 二 零 年 六 月 第 一 百 零 七 期
特稿
   
  世纪疫症 前所未见
上下一心 全民抗疫
 
  畅行无阻 安居之所
香港愿景 美好明天
 
  成就卓越 殊堪嘉许
   
   
   
 
Valid HTML 4.01 strict This website is IPv6 Enabled
Explanation of WCAG 2.0 Level Double-A Conformance
A A A English Version 繁體版
 
畅行无阻 安居之所 香港愿景 美好明天
公务员通讯编辑委员会
 
 
陈局长分享自己对香港的运输及房屋政策的见解。
陈局长分享自己对香港的运输及房屋政策的见解。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先生于一九八二年加入政府,可说是无心插柳。在专访中,陈局长细说如何在「机缘巧合」下踏上公僕之路,开展仕途,致力推动香港不断发展,并增加房屋供应,纾困利民,造就了人生其中一段至为重要的历程。
 
 
  公职生涯 始于偶然

陈局长毕业后,最初没想过投身政府。他申请了数份工作,包括私营机构和政府职位。他分享:「我获邀参加招聘公务员的小组面试,有一位同学与我编在同一组。当时我已找到其他工作,对面试一事处之泰然。老实说,起初我不打算当公务员,结果我们二人都获安排接受体格检验,我这位朋友约我一同去验身,于是我便去了。出乎意料,最终是我获录取,究竟事有凑巧还是命中注定,我也说不上来。总之,现在我就走到这儿了。」

陈局长入职政府,在当时的机电工程处(现改称机电工程署)担任助理电子工程师,两年在职见习历练所得,十分有用,是未能从教科书中学得到的。陈局长解释:「当年我入职时,政府的编制小得多。我有机会在机场、公立医院、不同文康市政场地等多元公共设施和服务环境下工作。根据见习培训的特设安排,我获调配到许多不同的岗位,让刚毕业的我了解社会上各类工程装置,所见所闻,令我眼界大开。」

陈局长在其公务生涯中,经常被调任不同工作岗位,让他参与政府多个决策局和部门的工作,涉猎甚广。陈局长说:「之后的一段日子,我被借调至不同决策局及部门,处理多项不同的工作,包括监督为临时医院管理局研发资产管理系统的工作、筹办二零零八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比赛项目,以及在当时的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工作。每当我获指派新工作,我都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我爱接受挑战,记得行政长官曾在某个访问中表示,找陈帆担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一职,正正是因为他喜欢高难度的工作。」

连繫全球 联通无阻

陈局长执掌运输及房屋局,顾名思义,运输是该局职权範围下两大工作範畴之一。陈局长指出:「我们口中所说的运输,实际上是指连繫与联通,即对外与世界各地连接,对内则利便市民出行,货运畅通无阻。香港国际机场儘管面积有限,却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对香港有莫大价值,平均每天逾二十万名旅客及大量货运从机场进出香港,不容小觑。」

 

陈局长(左)到访东区,参观北角汽车渡轮码头的设施和了解码头运作。
陈局长(左)到访东区,参观北角汽车渡轮码头的设施和了解码头运作。

 

陈局长续解释:「每年进出香港的空运货量达五百万吨,佔香港贸易总值(一万二千亿美元)逾四成。香港在国际商品贸易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全球第八大商品进口和输出地。若然没有一个世界级的机场,决不能取得这么亮丽的成绩。因此,当我们谈到香港国际机场有多重要时,不独是指飞机数目或航班班次,更有意义的是机场为香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及贡献。」

2019冠状病毒病肆虐,整体货运量受挫。陈局长指出:「二零二零年一月和二月的货运量合共下跌大概百分之十,但我们的货运航班仍维持高效运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一条命脉,让本港经济活动持续进行。这些年来,全球网购订单急升,亦令货运航班增加。」他补充:「依我们所见,空运货物的种类有所转变,现时接近四成空运货物是由客运航班载运。今时今日,年青一辈经常从其他经济体网购各式百货,并期呆货品能瞬间运抵香港。电子商贸大行其道,令跨境贸易物流的模式不断急速蜕变,由慢速付运传统低价值的大型货物,转型为速递高价值的轻型货物。」

觅地建屋 挑战重重

处理房屋事宜无疑是陈局长另一主要工作,解决房屋问题并非香港独有的挑战。面对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和迁居市区,陈局长指出:「根据联合国的资料,未来三十年,约二十五亿人口会由乡郊和市郊地区迁往城市居住,所以世界各地许多城市都有人满之患,房屋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日趋普遍。」他说:「香港的情况更为严峻,因为这裏土地有限,当中约百分之七十五属郊野公园、水域、湿地或农地,目前未能加以开发。当前的两大挑战是物色合适的土地资源和提供足够的房屋。」

数十年来,香港一直靠填海造地建屋。陈局长说:「香港大部分新市鎭,例如沙田、将军澳、屯门、大埔及荃湾,都是利用填海所得的新土地开发。香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解决土地供不应求的问题。然而,从环保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存护生态易受破坏地区,意味着一些沿岸工程无法进行。因此,在填海闢地与环境保育两者之间作取捨时,我们必须权衡利害。」

在申请出租公屋方面,目前约有十五万宗由普通家庭及一人申请者提出的一般申请,另有十一万宗在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陈局长指出:「现时香港约有四成六的人口居于逾八十万个出租公屋单位。出租公屋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五年零四个月左右,长者一人申请者则平均轮候大约三年。我们面对的挑战,是要用上多年时间,方可让所有轮候多时的申请人入住公屋。虽然我们已觅得土地,在未来十年兴建逾二十七万个公屋单位,但要提供足够房屋单位彻底应付公屋需求,则仍然缺乏用地。然而,为所有人提供适切居所,是我们努力不懈的动力、永不止息的使命。」

香港现时的楼价,对许多香港人来说,自置居所仍是多么遥不可及的梦想。政府一直戮力为市民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陈局长说:「为那些无经济能力在私人物业市场置业的人士解决住屋需求,政府责无旁贷,我们正积极探讨各项可行的短中长期房屋方案,多管齐下,增加公营房屋的供应。」

 

陈局长(右)参观水泉澳邨,听取房屋署人员讲解如何克服地理限制,在邨内建设了九条行人天桥、六组升降机塔和十组扶手电梯,把屋邨内全部设施连接起来。
陈局长(右)参观水泉澳邨,听取房屋署人员讲解如何克服地理限制,在邨内建设了九条行人天桥、六组升降机塔和十组扶手电梯,把屋邨内全部设施连接起来。
    短期方案 善用资源

香港房屋委员会和香港房屋协会一直不断检视各项临时措施,务求尽用现有资源,避免公屋单位閒置。陈局长说:「我们正想方设法,提升现有房屋资源的潜力,物尽其用。例如容许居者有其屋计划单位的业主出租整个单位或分租部分单位。这样,每出租一个房间,至少也可让一个居于分间单位的租户改善居住环境。」

另一项有助增加供应的短期措施是「楼换楼计划」。陈局长解释:「在该计划下,长者公屋租户可选择从原来较大的单位迁往较小单位,终生免租居住。之后,我们可把那些较大的单位重新编配给公屋轮候名单上成员较多的家庭。有关计划亦可让长者租户迁往较接近亲友的住处。」

陈局长补充:「过去两年,我们努力不懈,落实推行上述两项措施。我们的同事竭尽所能,千方百计腾出更多出租公屋单位,让更多市民有安居之所,改善他们的生活。」

中期方案 协助过渡

此外,政府与非政府机构携手合作,提供更多房屋选择。陈局长说:「根据『社会房屋共享计划』,政府向私人发展商承租一些空置的住宅物业,并结集建筑师、工程师、公用事业公司和热心人士的力量,义务协助翻新有关物业单位,为市民提供可负担的居所。非政府机构负责管理有关单位,并会把单位租予合适租户,为期数年。人人都可参与计划,但申请人必须符合已轮候公屋单位至少三年的基本要求。计划的核心理念,是让正在轮候公屋的家庭在这类『过渡性』共享房屋居住约两至三年,直至获编配公屋单位作长期租住。至今,我们手头有逾九百个这类单位。」

社会房屋共享计划获得香港公益金拨款资助,在二零一七年九月开始推行,其后发展至由政府资助的『过渡性房屋』计划。陈局长解释:「我们在过去两年半推出的『过渡性房屋』项目,主要涉及现有政府物业或土地,将有关物业或土地『注入新生命』,为有迫切需要的人士提供居所。去年,行政长官订下目标,在未来三年提供一万个过渡性房屋单位,并逐步增至一万五千个。迄今,我们已觅得足够土地,提供逾一万个相关单位。」

 

陈局长于「同行‧共创过渡性房屋」专题研讨会上致开幕辞。
陈局长于「同行●共创过渡性房屋」专题研讨会上致开幕辞。

 

陈局长(右)视察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并到旅检大楼出境大堂了解穿梭巴士自助售票机的运作情况。
陈局长(右)视察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并到旅检大楼出境大堂了解穿梭巴士自助售票机的运作情况。

 

长远方案 加快发展

陈局长强调:「过渡性房屋虽然发挥作用,但充其量只是『权宜之计』。我们的核心工作,是制订解决房屋问题的长远方案。首要任务是物色合适的土地。为此,我们与发展局紧密合作,藉收回私人土地用作兴建公营房屋或推出港人首置上车盘项目等措施,增加公营房屋的供应。此外,我们争取在技术可行情况下,把选定地点的公营房屋用地的住用地积比率调高至最多130%,以兴建更多公屋单位。」

此外,房屋署正致力缩短房屋发展项目的完工时间表。陈局长解释:「如果现时有熟地可用,我们能够在大约五年内完成建屋。房屋署研究採用崭新的技术和方法,务求进一步加快建屋过程。举例来说,我们现时採用预製混凝土构件工程模式,在地盘现场迅速组装内地工厂製造的预製组件,以六天为一个施工周期,按这方法,可在一星期内建成一整层公屋楼层。我们会继续致力提升预製混凝土构件工程模式,在日后的公共房屋发展项目採用。」

大湾腹地 机遇处处

陈局长强调,随着大湾区持续发展,香港在大湾区的角色极为重要。他说:「大约一百五十年前,香港荒凉贫瘠,自然资源匮乏,是一片『不毛之地』。现时,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逾百分之九十三来自服务业,农业和製造业只佔很小部分。香港一方面固然有其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携手合作也大有可为,可完善价值创造的工序,有助带动经济发展,惠及大湾区所有城市。大湾区作为製造产品的动力中心,产品不单供港人使用,亦是香港的出口和贸易货源。大湾区为香港提供所需的土地,让我们的想像力得以发挥,并加强香港与其他经济体互连互通。」他补充:「大湾区的发展有助培育人才,凝聚想像力、创意和科技研发,是香港能够维持世界首屈一指人才枢纽地位的关键。香港把握机遇,配合大湾区的发展,可持续创富和增值。」

公职以外 义行助人

工作以外,陈局长分享他做义工的乐趣。他在香港公益金担任义务工作多年,并在一九八二年成立工程及医疗义务工作协会,成员包括工程师、医生和社工。他说:「我们一些会员是医生或工程师,可为残疾人士设计和製造一些辅助设施及适配器材,运用我们在工程和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研发崭新、安全又实用的器材,协助残疾人士应付日常生活所需。助人为快乐之本,能够出一分力,藉服务他人协建更共融的社会,我们也深感喜悦和满足。」

专业持正 寄语赠言

陈局长总结:「我们在工作上秉持每个人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分享不同看法,羣策羣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是把事情办好的不二法门。大家专业守正,服务市民,必能协力同心建设香港,缔造更美好的未来。」

 

陈局长(右四)出席《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协同发展三方协定书》的签署仪式。
陈局长(右四)出席《粤港澳大湾区空域协同发展三方协定书》的签署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