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資源 發展中醫
陳教授從事研究工作多年,又具備豐富的公共健康知識,對她推行實證為本的醫療衞生政策有莫大幫助。以中醫藥為例,陳教授希望增撥資源,進一步發展中醫服務。她說︰「發展中醫服務主要可分為兩方面,即中醫執業的定位和中醫藥的發展。行政長官在二零一八年的《施政報告》宣布把中醫藥納入本港的醫療系統。就設立中醫醫院而言,除相關的建造工程外,我們還須考慮是否有足夠的優秀人才提供服務。為此,我們成立了一個五億元的中醫藥發展基金,為相關的培訓和研究工作提供資助,從而建立一個更大的人才庫,以及促進實證中醫藥實踐方面的發展。若要在香港設立一所世界級的中醫醫院,我們需要有培訓和研究計劃作強大後盾。」
一如所有藥物,中成藥必須完成註冊程序,以確保在質量、成效和安全方面符合規定。不少本地製藥商為中小型企業(中小企),人手和資源有限,情況與大型藥廠不同,所以政府會投放資源協助這些中小企,使其能符合相關規例和要求。衞生署亦設有完善的監察機制,監管在市面上售賣的中藥材及中成藥,以保障市民健康。此外,政府亦正積極籌劃設立一所中藥檢測中心,專責進行中藥檢測和科研工作,以期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和技術轉移。
公院發展 長遠規劃
強化香港的第二層和第三層醫療服務,是陳教授推展的另一重要措施,這包括優化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所採用的硬件和軟件。政府已撥款推展兩項「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涵蓋逾三十個項目。首項十年計劃獲得約二千億元撥款,第二項計劃則已預留二千七百億元。除重建多所現有醫院外,醫管局亦會興建新醫院。舉例來說,香港兒童醫院已於二零一八年十二月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是香港第一所兒童醫院。
除基礎設施外,陳教授知道醫生業界普遍存在人手短缺問題。對於如何紓緩人手問題,陳教授闡釋政府的主要應對策略︰「我們採取多管齊下的方針。第一,我們已設立平台,匯聚各方持份者,共同謀求解決方案,紓緩醫生不足情況。第二,我們會調整撥款機制,以便醫管局作更長遠的人力規劃。最後是修訂法例,延長非本地培訓醫生的合約期,他們有限度註冊的期限已由一年延長至三年,藉此吸引他們來港工作。」
除增聘人手外,陳教授正大力支援有關提升醫療護理的醫學研究。舉例來說,政府將推行香港基因組計劃,讓科學家可以就約四至五萬香港人口的基因組排序進行研究,務求能夠更準確診斷疾病(例如不常見疾病和癌症),以及促進個人化治療。陳教授補充︰「醫管局已於二零一八年十二月推出大數據分析平台先導計劃,以便進行與醫療相關的研究。該平台將於二零一九年年底前正式推出,屆時可涵蓋更多項目。」
|
陳教授(前排右)今年五月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前排左)會面及簽署分別與藥物監管和中藥標本館有關的合作協議。 |
康健中心 地區樞紐
鑑於計劃推行的項目和措施眾多,陳教授認為有需要訂定工作優次。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是她重點推展的項目之一。陳教授說:「我們正努力改變市民的觀念,讓他們把着眼點由治療疾病轉移到預防疾病。現時,不少到醫院急症室求診的病人或住院病人根本無須使用急症或住院服務。這些本可避免的個案為醫療資源帶來沉重負擔。有見及此,我們會逐步在全港十八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與區內的普通科醫生緊密合作。這些康健中心會擔當地區樞紐的角色,並設有附屬中心,負責推行政府的疾病預防策略。中心的服務對象主要有三類︰(i)希望改善整體健康狀況的人士;(ii)高危一族,例如身材肥胖或吸煙人士;以及(iii)須接受長期醫護服務的人士,例如須長期服藥或接受康復服務的出院病人。
這些地區康健中心會聘用各類醫護專業人員,例如護士、社工、藥劑師和營養師。首個地區康健中心設於葵青,已於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啓用。我們會積極推展計劃,在香港其他地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
對抗癌症 持續護理
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因此處理癌症的策略是一個重要議題。陳教授指出,政府於二零一九年七月公布首份《香港癌症策略》,涵蓋持續醫療護理的各個環節。政府會增撥資源,以擴展癌症預防及篩查、監測、治療和康復服務。
在預防癌症方面,政府制訂的行動計劃針對吸煙、飲酒、不良飲食習慣和缺乏體能活動,而以上各項都是可導致癌症和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臟病)的因素。就監測策略而言,政府會提升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所收集的癌症數據質素;投放更多資源,加強統計中心在監測癌症方面的角色;擴闊癌症病人存活率和死亡率的研究範圍;以及加強與私家醫院的合作。
此外,社會上不時要求政府推行更多涵蓋不同類型癌症的篩查計劃。陳教授解釋:「我們現正檢視最新的科學實證,以決定可推行的篩查計劃。舉例來說,我們已委託香港大學就辨識乳癌高危個案的最有效方法進行研究。為市民提供篩查,有助醫生及早作出診斷和安排治療。政府已增撥資源,以擴闊醫管局的藥物名冊,引入合適的新藥物,並讓醫管局更新和添置醫療設備。」
|
|
陳教授(前排右二)於二零一八年五月在瑞士日內瓦出席第七十一屆世界衞生大會,並與其他代表合照。 |
陳教授續說:「康復和存活兩者都極其重要。隨着治療方法的進步,癌症病人的存活期亦較以往長。病人的壽命延長,協助他們維持生活質素就更為重要。為此,我們會建構『癌症伙伴網絡』—一個包含社區伙伴的參與平台,藉此加強為社區內癌症病人提供的服務和支援。我們亦會擴展家庭醫學服務和增設護士診所,以優化癌症病人的護理。這與我們為病人提供持續醫療護理的理念一致。」
環境衞生 人人有責
陳教授承認,要解決環境衞生問題,考驗可真不小。她說:「政府運用科技以改善防治鼠患及蚊患工作的效率與成效。我們亦致力就環境衞生和店鋪阻街採取執法行動,懲處違例者。然而,市民大眾也須做好本分。假如食肆繼續把垃圾棄置街上,則無論政府推行什麼防治措施,鼠患依然存在。為此,我們在全港舉行宣傳運動,進一步加強公眾教育,加深市民對清潔用品和用具的認識。我們亦透過電台進行宣傳,讓市民明白要改善環境衞生,大家必須身體力行,例如清除積水以杜絕蚊蟲孳生。」
陳教授認為,有市民在環境衞生方面未善盡本分。她表示政府正考慮加強執法行動,懲治蓄意觸犯法例者,例如沒有妥善處置垃圾的人士。另外,政府亦着手在後巷加裝閉路電視。此舉既起到阻嚇作用,亦有助檢控違法者。陳教授指出︰「商業機構、商店和食肆在法律上有責任自行安排收集垃圾。食物環境衞生署會加強巡查食肆,也會密切監察非法棄置垃圾黑點,以及加強執法行動,打擊有關環境衞生的罪行。」
|
陳教授(右二)到訪西灣河街巿及熟食中心,並與商戶交流,了解其營商環境。 |
健康生活 飲食有度
陳教授指出:「最近有調查顯示,八成以上香港人攝取的鹽量超出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水平,反映問題嚴重。政府成立了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專責研究措施,以降低食物中的鹽和糖。除鼓勵市民改變習慣外,委員會亦竭力改變整個食物業界的觀念。我們鼓勵食肆減少鹽糖用量,或最低限度為顧客提供選擇。這是一項持續措施,當中包括推行一項計劃,優化一些預先包裝食品的鹽糖標籤。另外,食物及衞生局亦與調味料生產商,例如生產傳統高鹽產品的公司,商討可否調整配方,減少產品中的鹽量。局方亦正接觸飲品公司,研究能否降低其產品系列所含的糖分。」
|
陳教授(右)於今年五月與訪港的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葛西健博士會面。 |
健康秘訣 懂得節制
談到她本人如何奉行健康生活,陳教授道出四個可自我掌控的風險因素:吸煙、飲酒、運動和飲食。她說:「我不煙不酒,會趁閒暇做運動。我建議像我一樣忙碌的同事進行『零時間運動』。舉例來說,大家坐着時,可提起雙腿,鍛鍊一下腿部肌肉;拍手時,只要大力一點,就可以消耗熱量。在飲食方面,我少吃肥膩或不健康的食物,通常會選吃健康食物。另外,懂得節制也是奉行健康飲食的關鍵,不但進食要節制,購買食物也應適可而止。我們要用意志力抵抗不健康食物的誘惑,如真的抗拒不了,就買最小的一包吧!」
儘管工作繁忙,陳教授偶爾也會抽點時間輕鬆一下。她說:「我喜歡簡單的生活:與家人共處、與朋友相聚、外出購物、聽古典音樂或默想沉思。」
|
陳教授(左二)到訪香港紅十字會總部,與參加國際服務計劃的青年見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