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通讯编辑委员会
薛局长在前香港理工学院(即现时的香港理工大学)取得电机系院士资格,随即决定投考政府职位,惟当时竞争相当激烈,他回忆说:「虽然毕业后有多条出路可供选择,但我一心希望服务大众,于是在一九八二年决定加入政府。当时,我和数百名机电工程毕业生竞逐为数不多的机电工程署(机电署)职位,并有幸获得录取,参加机电工科毕业生训练计划,两年后成为助理机电工程师。」
薛局长于一九九零年代初受命远赴海外,学习第一手的核电站运作知识,那时深圳大亚湾核电厂尚未投产。他表示:「当时政府正评估核电站运作的潜在风险,但公务员队伍中却没有研究核电站安全的专家,因此派遣我和另一位同事到南非好望角以北的Koeberg核电厂,在当地逗留了大约八个月,学习更多核电站运作的知识和相关应变计划。」此行任务艰巨加上责任重大,令薛局长深切体会到其工作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加强了他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他补充说:「此事亦令我明白到,以客观开放的态度看待新科技,仔细评估其利弊,因势利导,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九九三年,香港政府制定《营运基金条例》,首次引入营运基金运作模式。透过采纳营运基金的财务和会计规程,政府部门得以采用私营机构常用的会计及管理方法。当时薛局长任职的机电署,便是其中一个改以营运基金形式运作的政府部门。薛局长指出:「尽管仍是公营部门,但机电署可采用营运基金模式运作,收入来自服务收费,自负盈亏。此政策的改变,引入了市场竞争,驱使我们必须更加切合市民的需要,以客为尊,此事为我带来极大启发。」他续称:「我们的目标变得更明确,因为只有深入了解我们最终的服务对象,亦即明白市民大众的需要,并提供所需服务,才能证明我们真正的市场价值。」
香港经济在一九七零年代开始起飞,之后便大兴土木,不少主要基建和建筑物陆续投入服务。这些设施的土木建筑只要设计和维修保养得宜,其寿命可以超过一百年,但大部分机电系统(例如升降机及自动梯)的一般寿命则短得多,且必须妥善保养,以确保操作安全,而机电署则负责执行相关法例,监察维修保养水平。香港一直面对机电设施老化的问题,加上人口老化等原因,业界人手不断流失,令问题愈趋严重,香港必须设法应对设施老化和人口老化这两个问题,而应用创新科技便是其中一个解决之道。
薛局长补充说:「业界发展迅速,工程人员要与时并进,实在殊不容易,而善用创新科技则能够大大提高效率。现在,我们可以用无人机检查和拍摄大厦外墙的管道、照明及其他设施的状况。科技成为我们的助力,让我们能突破局限,尽展所能,为市民服务,有助解决业界人手不足的问题。」
薛局长在二零二零年获委任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其时,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肆虐,市民对抗疫口罩需求殷切,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创新及科技局(创科局)临危受命,负责解决这个大难题。薛局长回忆道:「创科局在获批拨款后,便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合作,着手推展可重用『铜芯抗疫口罩』(CuMask+™)的工作,务求能尽快免费分发给全港市民使用。这个例子清楚展示政府如何善用与其他机构的联系,齐心合力,成功利用本地的研发成果协助市民抗疫。」
为应对瞬息万变的疫情,政府推出多个资讯科技应用方案,例如先后采用可重用的电子手环、一次性电子手环,并配合「居安抗疫」流动应用程式,支援家居检疫工作。流动应用程式利用地理围栏技术,通过侦测蓝牙、Wi-Fi及附近地理空间信号等途径,侦测和分析接受检疫人士住所的环境大气电波的讯号。薛局长表示:「使用围栏技术核实接受家居检疫人士曾否离开居所,是另一实例说明政府致力不断提升服务,善用各种科技方案,多管齐下,与大家同心抗疫。」
二零二零年五月,创科局推出遥距营商计划,支持本地企业在疫情期间继续营运。该计划并没有直接为企业提供补贴,而是资助企业采用资讯科技方案,在疫情期间遥距工作和开拓遥距业务。
薛局长表示:「遥距营商计划主要协助中小企业改善网上业务、数码支付系统、网络安全,以及线上/云端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中小企业走上创新和转型之路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企业在疫情期间正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不过,中小企业深知不变则难以持续发展。」
创科局透过政府的「防疫抗疫基金」以快速批核方式批出拨款,为每间企业提供最多三十万港元资助,让企业采用最多三个主要资讯科技方案。有见企业对计划反应热烈,政府把拨款由最初的五亿港元增至十九亿港元,约有三万二千间公司共提出了超过三万八千五百宗申请,当中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五来自中小企业。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蓝图》),在「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六个范畴下提出七十六项措施,当中多项措施均成功推行,包括数码基建项目、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及增设免费公共Wi-Fi热点等。
继《蓝图》取得成功后,政府再接再厉,推出《蓝图2.0》,提出超过一百三十项措施,以优化现时的城市管理服务,为市民带来更多方便。透过智慧城市措施,市民能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创新科技带来的好处。薛局长补充说:「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提供一站式个人化数码服务平台的『智方便』流动应用程式,方便市民进行数码身份认证程序、网上填表和数码签署。」
薛局长表示:「实际上,我们不仅放眼香港,还希望能够建立智慧城市群,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互连互通。」他补充道:「智慧城市建设是一场分秒必争的竞赛,我们的愿景是拥抱创新科技,把香港建构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经济蓬勃及生活优质的智慧城市。」
效力政府逾三十年,薛局长视自己为「公仆之仆」。他娓娓道来:「由于创科局负责支援其他政府决策局和部门,务求能善用创新科技,服务普罗大众,加上市民对政府寄予厚望,我们必须了解市场运作,提高服务质素,才能确保服务符合市民期望。」
薛局长以过往在机电署的工作点滴为例,表示:「我经常提醒同事,若想精益求精,在评核报告取得优等评级,萧规曹随、不过不失的表现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格外努力,大胆行动,敢于挑战常规,改善服务,为部门的发展带来
裨益。只有不断寻求突破,为市民提供最好的服务,政府的表现才能超越市民期望。」
薛局长忆起二零零三年香港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即沙士)的难忘片段。当时他在机电署任职,负责为公立医院提供机电支援服务,把普通病房改装为负压房。当年,玛嘉烈医院被指定为沙士医院,集中接收沙士病人。当他与该院的医疗团队会面时,发现团队上下均坚守岗位,在沉重压力和极大风险下全力救治病人。薛局长说:「他们全心全意,服务市民,实在令人钦佩。同样地,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加入政府的初衷,继续向前迈进,竭尽所能,造福社会。」
虽然工作繁忙,薛局长多年来仍然抽空参与不同非政府组织如协康会等机构的义务工作,积极服务社会。义务工作让他接触到基层家庭,了解他们的需要。最后他表示:「每个人都各有专长,假如大家能群策群力、各司其职,定能令香港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