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務 員 通 訊 二 零 二 三 年 六 月 第 一 百 一 十 四 期
仁者不憂 身分改變 心態不變

公務員通訊編輯委員會

黃廣興先生在公務員隊伍工作了二十八年,曾任職香港警務處總警司及警察談判組主管,退休後憑着豐富的經驗,成功「轉型」,開啟催眠治療和心理輔導事業,幫助更多人尋覓正確的人生道路。
踏上成功之路

當年黃先生在澳洲讀書,其中一位同學曾在警隊工作五年,正是這位同學建議他在畢業後加入警隊,成為警務人員。黃先生憶述:「我原本計劃在香港繼續攻讀碩士課程,在心理學界別創一番事業。後來我改變主意,轉而投考警務人員。我還記得在招募中心遇到一名女警長,她直言我應該先減掉一些體重再投考。我決心面對這項挑戰,在一個月內減掉體重,並通過招募測試。新加入警隊的人員須接受為期九個月的訓練,我當時體能不太好,着實吃了不少苦頭,幸好最終仍能完成訓練。我聽從那位同學的建議,開展公僕生涯,享受豐碩成果。」

黃先生(前排左三)執行前線職務。
黃先生(前排左三)執行前線職務。
成為談判專家

黃先生於一九九三年加入警隊,並一直希望能成為警隊談判專家,但想要達到目標,就必須先做好本身的工作,才能獲上司推薦加入警察談判組(談判組)。最初幾年,他主要執行前線工作,透過實際工作獲得寶貴經驗,並在執行各項行動職務中逐步建立自信。最終,黃先生憑着出色的工作表現,於一九九九年獲推薦加入談判組。

在談判組工作二十二年期間,黃先生除了執行前線行動外,亦會與警隊中行動、刑事、職員關係及服務質素等範疇的同事合作。他表示:「臨近退休時,我除了擔任區指揮官外,還有機會在談判組工作,令我的警務生涯更有挑戰性
和意義。」

黃先生於二零二一年七月主持機動部隊B大隊的結業典禮。
黃先生於二零二一年七月主持機動部隊B大隊的結業典禮。
深諳談判精髓

黃先生指出身為談判專家,必須做到Who Cares Wins(仁者不憂)。他解釋說:「我們的座右銘『仁者不憂』涵蓋了談判專家的三個核心價值,那就是至誠、仁德和委身。我經常勸勉組內的談判專家要發於至誠,心懷仁德,委身奉獻,向需要幫助的人表達關心。這樣才能保持『不憂』。當談判專家不憂,有需要
的人不憂,社會自然也不憂,最終達到三贏局面。」

他繼續說:「此外,談判組在談判時有三大『秘密武器』,那就是主動聆聽、團隊合作和壓力管理。主動聆聽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或會認為談判專家均能言善道,但其實我們更要懂得聆聽別人心聲。在處理危急情況時,我們要有同理心,以體恤的角度細心聆聽當事人的說話,透過表達共鳴、拉近距離和建立信任,令當事人的行為改變,帶來正面結果,這就是所謂的人際溝通技巧。此外,談判專家之間亦要有內部溝通技巧,也就是團隊合作。我經常向組員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因為每個人都有盲點。組內的談判專家都經過精挑細選,他們的背景和專長各有不同,務求做到各展所長,互補不足。最後是壓力管理。談判組在工作上獲得警隊心理服務科臨床心理學家的全方位專業意見,協助初步篩選、甄選和培訓談判專家,還會為曾處理危急情況的組員進行事後輔導,讓他們疏導自身壓力和情緒,這是十分重要的。」

推廣正向思維

除了是談判組的談判專家外,黃先生亦善用其專業知識,在警隊中推廣正向思維。他表示:「警隊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朋輩支援和輔導網絡,名為心聆團隊,目的是在警隊推廣心理健康和關懷文化,我很榮幸擔任團隊的創始主席。除了自我關顧外,我認為關懷身邊的同事也同樣重要,無論是上司還是下屬,我們也應嘗試體諒他們,協助他們排難解憂。」

黃先生出席香港警務處心理服務課舉辦的「共畫詞雲@HKP」活動。
黃先生出席香港警務處心理服務課舉辦的「共畫詞雲@HKP」活動。

此外,黃先生發現很多公務員花上數十年時間,一心為事業打拼,到臨近退休時才停下來,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有些人在離開職場後人脈不復存在,或會出現抑鬱或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感覺像與社會脫節,失去角色定位般。他建議:「大家應該嘗試找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很多人只顧工作,對自己的興趣和角色定位卻毫無頭緒。為了能把工作放下,順利過渡至退休生活,你必須提前計劃和準備。我花了接近五年時間才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人生冒險家、和平主義者、恐懼克服者、衝突調停者和關係建立者,並逐一寫在名片上。即使離開了警隊,我依然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感到非常滿意。」至於應花多長時間為退休做準備,黃先生表示這遠比人們想像的要長。他分享道:「你可能需要五至十年時間,才能為退休後的下個階段做好心理、經濟和人際關係上的準備。有些人在退休後想開創新事業,那便要進修或取得專業認證,這都需要時間,更何況計劃退休有時不單是你一個人的事,可能要從家庭角度考慮問題。因此,你需要時間與伴侶和家人好好商量。」

順利過渡轉型

比起「退休」,黃先生更喜歡用「過渡」和「轉型」來形容工作生涯告一段落的人。在確定了自己的興趣和角色定位後,黃先生便「轉型」,發展自己的第二事業,投身催眠治療及心理輔導工作,協助大家保持身心健康。他指出催眠治療只是營造一個安全和不加批判的環境,讓當事人放鬆心情,表達內心感受,與電影中催眠治療師讓陀錶在當事人面前擺動的情景相去甚遠。他解釋道:「我想在身體、心理、人際關係和靈性成長方面幫大家一把,而我現在最看重的,則是一個人的靈性健康。這不僅指宗教,而是指一個人的核心信念和價值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怎樣過活,也沒有人生目標,這是他們在靈性方面的一個重要課題。」

黃先生主持電台節目「仁者不憂」。
黃先生主持電台節目「仁者不憂」。

現時,黃先生身兼談判組終身榮譽顧問、警察學院顧問和心聆團隊顧問等職位,與警隊聯繫密切。黃先生人脈深厚,談判技巧高超,令他得以迎來另一次「轉型」。他回憶道:「我與一班充滿熱誠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學家一起成立香港情緒健康學會,在社會上協助受到情緒困擾的人,推動正向的心理健康。」

黃先生不斷嘗試新事物,他先是接受電台直播訪問,分享其談判經歷,之後又應邀主持電台節目,暢談心理和情緒管理方面的心得。

黃先生到瑞士旅遊。
黃先生到瑞士旅遊。

黃先生欣然接受挑戰,他表示:「我主持電台節目,探討精神和身心健康問題。連續十三個星期五的下午一時,都有一位好友應邀到來,他們有心理學家和神經外科醫生,也有兒科醫生和教授,一起與聽眾分享保持快樂的竅訣。」此外,他亦在YouTube頻道不少於五十二條短片中分享健康快樂之道。

退休前,黃先生為了能隨時候命執行各種特別任務,特地在床邊放了五部手機,退休後他可以把這些手機關掉。他分享說:「我現在有更多時間,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我可以每星期做兩次健身和一次瑜伽,每天見一至兩個病人,還可以忙裏偷閒,到處遊玩,與其他人傾談和交流。」最近,黃先生開始學習氣功,希望能改善自己的姿勢、呼吸和動作,增強冥想效果。黃先生曾經跑畢一次馬拉松和六次半馬拉松,更是潛水救援人員,在水底拯救他人生命,可謂入水能「救」、出水能「跑」。

黃先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當中包括潛水,並已取得救援潛水員和高氧空氣潛水員認證。
黃先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當中包括潛水,並已取得救援潛水員和高氧空氣潛水員認證。
寄語一眾公僕

最後,黃先生寄語一眾公務員同事:「要解決精神健康問題,先要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彼此關懷能夠營造出積極和愉快的氛圍,令人心境開朗,活得更加長久,能夠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人總會有迷惘的時候,我們應該鼓勵失去目標的人發掘所長,全心全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也要多聽別人的意見,看看他們有什麼需要。我建議最少提早五年規劃退休生活,遵循本心,追求夢想,好好照顧自己和身邊的人。如果遇到困難和挫折,心靈受創,便應馬上求救,和信任的人聊聊,又或者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只要敞開心扉,讓他人幫忙分擔,問題不就能解決一半了嗎?」

最後,他打趣道:「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用力吸一口氣,感受生命的美好,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大家記得保持笑容,好好享受每一下呼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