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环境卓越大奖」举办至今已有十一年,旨在表扬企业、机构及政府部门在推行环境管理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衡量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承诺和表现。「香港环境卓越大奖」由环境运动委员会,联同环境保护署与本港九个主要商会及专业团体合办,评审过程严谨而全面,被誉为本港极具公信力的环保奖项。
屋宇署—环保建筑 多管齐下
不论是在商业区或住宅区,建筑物和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都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推广楼宇安全和执行各项与私人楼宇有关的安全及环境标準外,屋宇署亦致力提升楼宇的能源效益,并鼓励业界採用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为此,屋宇署实施一系列措施,例如规定私人楼宇须符合《可持续建筑设计指引》中有关楼宇间距、楼宇后移及绿化上盖面积的要求和《2014年住宅楼宇能源效益设计和建造规定指引》的规定(如适用),作为就环保及适意设施获得总楼面面积宽免的先决条件。商业建筑物或旅馆外墙和屋顶亦必须根据合适的总热传送值设计和建造,以减少建筑物外壳的传热量,从而节省耗电量(特别是空调)。此外,为进一步推广建筑物的环境评估工作,绿建环评已列为总楼面面积宽免的先决条件之一。
为推动业界减少建筑和拆卸废料,屋宇署积极向持份者推广环保建筑方法,例如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预製混凝土,减少浪费混凝土及相关的碳足迹。为促进活化再用历史建筑,屋宇署成立了文物建筑专责小组,就历史建筑的活化再用、改动或加建工程提供技术支援和呈交图则前的查询服务,以利便相关图则的审批工作。屋宇署亦出版了实用手册,与其他持份者分享活化项目的成功经验。
此外,屋宇署研发了电子表格提交系统,让公众在网上提交各项申请,以推动无纸运作模式。为进一步节省纸张,该署採用「百楼图网」系统,让公众在网上浏览楼宇记录。
民航处—崭新科技 缓减影响
鑑于香港境内每日的航空交通频繁,民航处一向关注飞机噪音对社区的影响,并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指引,推行一系列缓减飞机噪音的措施,包括採用消减噪音的运作程序,例如安排航机在夜间时段尽量使用海面上空的航道,避免飞越人口密集的区域,又应用衞星导航科技,令配备适当仪器的飞机更準确地沿指定航道飞行,从而缩减飞机噪音的影响範围。民航处亦已安装飞机噪音及航迹监察系统,密切监察不同飞机噪音消减措施的推行情况和成效,以及不同区域的噪音水平。
自民航处总部的航空情报管理中心啓用后,新的航空情报管理系统亦开始投入运作,取代了传统以纸本进行的资讯管理工作。传统系统须以人手在图纸上标示影响飞行运作的区域,且须不断使用纸张製作草图。新系统设有图像报表工具,操作人员在输入相关区域的地理坐标后,系统便能即时在屏幕上显示图表,并透过电邮迅速传送航图。新系统不但可提升资料传送的準确度、效率及质素,更能大幅减少用纸量。
民航处又主动引入电子飞行进程单系统,以期在日常运作中节省用纸。在新航空交通管理系统全面投入运作后,航空交通管制塔和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已无须再使用传统飞行进程纸条。按目前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处理的航空交通量估计,每年可节省超过三百万张纸条,大约相当于二十七万张A4纸。
香港天文台—公众教育 加强意识
让公众明白气候变化对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香港天文台(天文台)除了负责监察和预测天气,并发出与天气有关的灾害警告外,亦积极参与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交流、协作和科研,以及就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向公众和政府部门提供意见,藉此协助相关持份者制订减缓、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及措施。
|
|
|
|
|
天文台及渔农自然护理署发布新书—《气候变化与香港生物多样性》。 |
除了举办专题展览及学校和公众讲座外,天文台近年亦积极发展社交媒体平台,包括Facebook及Instagram,向公众传递有关气象及气候变化的重要资讯,唤起市民对相关课题的关注。天文台的Facebook专页尤其受市民欢迎,至今已累积超过十六万名追随者。此外,天文台一直与不同政府部门积极合作,推动相关教育工作。天文台最近与渔农自然护理署合编新书《气候变化与香港生物多样性》,透过相片让读者了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藉此提醒市民支持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日常运作方面,天文台亦竭力减低碳排放,包括不断在总部及监测站增设可再生能源装置(例如太阳能光伏板及风力涡轮机),以及不时检视和优化办公室设备,从而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益和减少有关设备对环境的影响。天文台亦致力加强总部内的树林管理工作,定期安排专职从业员进行检查,确保树木健康和提升生物多样性。
|
T▪PARK [源▪区] 结合多项先进技术,包括污泥焚化、发电、海水化淡及污水处理。 |
环境保护署T▪PARK[源▪区]—
先进技术 转废为能
位于屯门曾咀的T▪PARK[源▪区](下称[源▪区])是一所集多项先进技术(包括污泥焚化、发电、海水化淡及污水处理)于一身的污泥处理设施。[源▪区]採用证实可靠的流化牀焚化技术,处理来自香港各个主要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焚化后,运往堆填区的废物体积能减少多达九成。
[源▪区]无需外来供应用水和电力。焚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会被回收转化为电力,足以满足整座设施的电力需求,而剩馀电力亦会输出至公共电网。部分被回收的热能亦会用来加热[源▪区]内供市民免费使用的水疗池,向市民展示「转废为能」的好处。
[源▪区]内採用全面水资源管理策略,除设有海水化淡厂以提供饮用水和设施用水外,又收集雨水作非饮用用途。此外,[源▪区]亦会收集在日常运作中产生的污水并加以适当处理,而经处理的污水稍后会作灌溉、冲厠和清洁之用,以达到「零污水排放」的目标。凭藉超卓的绿化建筑设计,[源▪区]获得绿建环评新建建筑(1.1版本)的暂定铂金级认证。
[源▪区]不仅是一所污泥处理设施,在公众教育方面亦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让市民明白可持续发展对香港何其重要。自[源▪区]于二零一六年开幕以来,到访人次超过二十四万五千。访客除参观外,更可参加工作坊,认识「转废为材」及「升级再造」的好处。另外,[源▪区]内的T▪CAFE[源▪茶]为访客提供不同的素食及食物分量选择,藉此推广惜食减废的概念。
「香港环境卓越大奖」
参与竞逐「香港环境卓越大奖」的政府部门,除有机会获奖和向公众展示其在环境管理上的卓越成就外,更可在评审过程中获技术顾问免费提供专业意见,有助进一步检视并提升其环保措施的成效。政府部门亦可参与竞逐「香港绿色创新大奖」,此奖项旨在鼓励机构以崭新可行的环保方案应对环境问题。如欲得知「香港环境卓越大奖」和「香港绿色创新大奖」的获奖名单或了解有关计划的详情,请浏览网页:http://www.hkaee.gov.hk。
|
访客参加以「转废为材」及「升级再造」为题的工作坊,认识减废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