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剛剛過去,大家遊逛綵燈會時,有否發現一些燈謎除謎目外,還加上“粉底格”、“諧音格”等提示?這些寫在謎目後面的謎格究竟有何作用?
清末謎聖張起南的著作《橐園春燈話》把謎格的由來解釋得十分清楚:“其平正通達,可為謎料者,大都被前人攫去,不得不以人力補天工,庶幾另闢一新世界。是格者,不得已而用之者也。”謎語的最高境界是渾然天成,謎面謎底絲絲相扣。可是,謎語相傳千年,可作謎材者幾近枯竭。後人為廣開謎路,只好在讀音、字序、字形方面動腦筋,使謎底緊扣謎面。此所謂“格為謎用,格助謎活”。謎格雖然名目林立,卻非雜亂無章,可以分門別類,以下是一些常見謎格:
(一)諧音變義
諧音格:又稱梨花格,源出唐代詩人岑參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滿目雪白梨花,形容謎底全為諧聲白字(別字)。以下例子來自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二零一八年舉辦的元宵節綵燈會:
謎底:荃灣(全彎)
圍棋格:謎底字數為偶數,至少四字,前半截諧讀,後半截正讀,反之亦可。格名源於諧讀部分與正讀部分壁壘分明,有如圍棋黑子白子一般,例如:
謎底:阿里巴巴(爸爸)
粉面格、素心格、粉底格:謎底字數不限,但必有一字讀作諧聲。格名暗示了諧音字的位置:
(二)倒轉字序
鞦韆格:謎底為兩字,順讀或倒讀皆成理,有如鞦韆前後擺盪。不過,謎底必須倒讀,才與謎面相扣,例如:
謎底:日本
捲簾格:格名出自詩句“倒捲珠簾上玉鉤”,寓意謎底要從尾讀起,猶如珠簾由下而上捲起。此格與鞦韆格相似,但謎底多為三字,例如:
謎底:情人節
(三)拆字連讀
蝦鬚格、燕尾格、蠅頭格、蜓尾格:謎底至少兩字,首字或尾字為合體字,該字須分拆成兩個字,與謎底的其他字連讀,才扣合謎面。格名以動物形貌比擬合體字的結構與位置:
有人認為謎格構思靈巧,能為燈謎另闢新徑,倍添趣味;有人則視之為牽強附會,令謎題失卻本真。其實燈謎的雅俗巧拙,關鍵並非在於是否使用謎格,而在於有沒有觸類旁通的奇思妙想。張起南曾言:“謎雖小道,然擴而充之,宇宙間一名一物,無所不包。”也許以小見大,讓猜謎者探賾鉤深,正是謎語趣味所在,也是這種文字遊戲最迷人之處。
萬國衣冠拜冕旒(猜一字╱捲簾格)
(謎底在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