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
卫生署于二零二零至二二年度进行了第三次人口健康调查,针对香港十五岁或以上的陆上非住院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和访港旅客)进行调查,以收集人口健康资料,当中包括评估家庭中使用加碘食盐、食用碘质丰富食物(包括藻类(紫菜)和即食藻类(紫菜))、服用含碘补充剂的情况,并通过化验尿液样本进行尿碘浓度(微克╱升)测试,以评估人口的碘状况。
调查发现,本港十五至八十四岁人士的尿碘浓度中位数为九十一点三微克/升。当中,女性的尿碘浓度中位数(八十八点一微克/升)低于男性(九十三点七微克/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流行病学标准,尿碘浓度中位数一百至一百九十九微克/升属于碘摄取量「足够」。就本港情况而言,三十五岁或以上人士属于碘摄取量「不足」和「轻度缺碘」(三十五至五十四岁及五十五至八十四岁人士的尿碘浓度中位数分别为九十二点七及七十九点八微克/升),而十五至三十四岁人士的碘摄取量则达「足够」标准(尿碘浓度中位数为一百零七点五微克/升)。
加碘食盐和碘质丰富的食物是维持足够碘营养的来源,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百分之二十一的受访者在家中使用加碘食盐,而每周至少食用一次藻类(紫菜)的受访者亦只有百分之八点七。
卫生署在二零一九年委托香港中文大学进行覆盖全港的碘质水平调查,评估了三组健康易受影响群组的碘状况,包括香港学龄儿童、怀孕及哺乳的妇女。调查显示,学龄儿童的碘摄取量属于「足够」,而怀孕和哺乳妇女的碘摄取量均属于「不足」(有服用含碘补充剂及平均每天碘摄取量等于或超过一百五十微克的怀孕妇女除外)。
卫生署联同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成立预防碘缺乏病工作小组,由来自医院管理局、香港社会医学学院、香港家庭医学学院、香港妇产科学院、香港儿科医学院,以及香港内科医学院的代表组成。该小组检视了二零二零至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调查的主要结果和最新科学证据,建议市民增加碘摄取量以维持足够的碘营养,包括选吃碘质丰富的食物、使用加碘的食盐,并建议怀孕和哺乳妇女每天服用含最少一百五十微克碘的补充剂。详情请参阅「有关市民摄取碘质的联合建议」。如欲获取更多相关资讯,请浏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网页(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3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