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繁體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亚洲国际都会
文讯 Word Power
游艺
迷信的鸽子

如果在某一瞬间,人生这座迷宫的所有大门都敞开,每条路径一览无遗,你是否能在生命中无数的分岔点,作出最好的抉择,最终获得幸福?

由比利时导演Jaco Van Dormael执导的电影《小国民尼谟》(Mr. Nobody),通过主角尼谟的多重人生,审视时间、抉择、爱情等人生课题。在二零九二年,人类以科技实现永生,一百一十七岁的尼谟是最后一个自然死亡的人。他在一次次的催眠及访问之中,不断回忆过去,但每段回忆迥异,究竟哪一段才是他的真实人生?尼谟发现,他人生所有的分岔,始于父母离异之际。

那年,在那个决定命运的月台上,才九岁的尼谟──一个平日连挑选蛋糕也三心两意的小男孩,必须在短短数秒内,作出重大的人生抉择:追上列车, 与母亲远走他乡? 还是留下, 与父亲相依为命?

列车轰隆隆地向前飞驰,纵横的铁轨仿佛预示着尼谟多条或交错或平行的人生轨迹。

假如尼谟追上了列车,跟随母亲远渡重洋,便会在十五岁那年遇见安娜,然后因一句不经意的混账话令这段感情还未开始便已结束。在另一个人生版本中,他没有出言不逊,长大后和安娜结婚生子,最后在回家路上遭遇车祸丧生。还有一个版本是,尼谟与安娜彼此相爱,但被迫分开。两人在成年之后重逢,却因为写了安娜电话号码的字条被雨水淋湿而无缘再聚。

假如尼谟没有追上列车,与父亲留在家乡,他会在十五岁那年遇见艾莉丝。两人的遭遇会随着尼谟是否得到艾莉丝的芳心而有不同结局:求爱失败,尼谟会遇车祸成为植物人,又或赌气与自己不爱的女孩珍结婚生子,虽然事业成功,却厌弃生活;求爱成功,艾莉丝会在两人结婚当天不幸丧生,又或在多年后离家出走。

在短短两个半小时中,导演以令人赞叹的蒙太奇手法,叙述了尼谟可能经历的多个人生版本,虽然情节复杂,但脉络分明。

尼谟的英文姓名为Nemo Nobody(Nemo拉丁文意思是“no one”),即“无名小卒”,似乎暗示这不只是尼谟的故事,也有可能是你我他的遭遇。在人生棋盘上,我们不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无路可退的小卒吗?我们一生中的抉择,有的令我们遗憾,有的给我们惊喜。站在分岔路口,既然无法得知结果如何,活在当下,随心而行,也许就是最佳选择。正如电影里年老的尼谟所说:“ 每一条道路, 都是正确的道路。”

在电影接近尾声时,年老的尼谟对年轻记者低语:“你不存在,我也不存在,我们不过是一个九岁男孩的幻想罢了。”为了让剧情合乎逻辑,电影假设所有孩子在出生前都能洞悉未来,但遗忘天使在婴儿即将降临人世时,会先把他们的记忆消除。由于遗忘天使遗漏了尼谟,所以他出生后仍“记得”未来无尽的可能性。于是,在追赶火车那电光石火的剎那,一幕幕人生在九岁的尼谟眼前掠过。尼谟发现,无论是选择跟随父亲还是母亲,之后开展的人生无不以悲剧告终。面对这盘陷于“强制被动”(zugzwang)处境的人生棋局,他怎样选择才能破局?这要留待大家在电影中找出答案。

影片开首播放了心理学家史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经典的“鸽子迷信”实验。箱中的鸽子每隔二十秒获得食物,却以为是自己振动翅膀所致。为了得到食物,鸽子开始一直挥动翅膀,变成迷信的鸽子。其实,迷信的岂止鸽子!我们小心翼翼做抉择,以为这是幸福所系。然而,煮一只鸡蛋产生的热气、一根劣质鞋带、一片随风飘落的树叶,便改写了尼谟的一生。命运真的在我们掌握之中?

也许,我们都是迷信的鸽子。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苏轼《策别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