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简体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文訊 Word Power
閒情絮語


蜀道難

蜀是四川的簡稱,蜀道泛指由四川盆地通往外界的水陸道路,具體則指古代由關中通往蜀地的通道,包括金牛道、褒斜道、陰平道、子午道、荔枝道等。四川羣山環繞,地勢險峻,古蜀道向以驚險著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一首《蜀道難》,把蜀道的艱難險阻生動呈現在讀者眼前。滄桑古老的蜀道,不知走過了多少風雲人物,響起過幾回鼓角爭鳴。

春秋時期,在大、小劍山一帶峭壁處,五力士率領千名民卒,日夜劈山開路,好把秦惠王饋贈蜀王的稀世奇珍——糞金石牛——帶回蜀國。然而,道路開通後,沒有了羣山阻隔,蜀王迎來的不是能日糞千金的石牛,而是所向披靡的秦國鐵騎。葭萌一戰,蜀國軍隊在沒有防備下大敗,古蜀國也隨之滅亡。

楚漢爭霸時代,褒斜棧道燃起了熊熊烈火。劉邦為取信於項羽,以示自己無回關中之心,不惜把棧道付之一炬。然而,短短四個月後,他便用韓信之計,翻山越嶺奇襲陳倉,一舉攻佔關中平原,為日後取天下奠定基礎。

三國末期,一羣魏國將士看着眼前的懸崖峭壁,面露絕望之色。他們跟隨將軍鄧艾走在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嶺中,遇水搭橋,逢山開路,已行軍數百里,目的是偷渡陰平,直取成都。此時,魏國另一名大將鍾會統領的十數萬大軍正被蜀將姜維率三萬蜀兵堵在劍門關外,久攻不下。鄧艾這支奇兵成為魏軍攻蜀成敗之關鍵。可是,當鄧艾一行跋山涉水來到摩天嶺,卻發現無路可開,加上兵糧將盡,士氣大挫。年近七十的鄧艾身先士卒,以毛氈裹身,順着山坡滾了下去。士兵為之感動,紛紛仿效。翻越險山後,鄧艾大軍勢如破竹,攻下綿陽,直逼成都。最後蜀主劉禪投降,三國鼎立告終。

四百多年後,一葉扁舟沿江而下,船頭一名廿歲出頭的青年遙望兩岸風光,心情激越,揚聲詠歎:“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這名青年正是離開蜀中仗劍遠遊的李白。詩仙隨口一吟, 便成千古絕句;“ 繡口一吐, 就半個盛唐”。1

達達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子午道的青石板路揚起漫天塵土。此時正是荔枝成熟季節,驛使日夜兼程,把鮮荔枝送到千里外的長安,供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享用。唐代詩人杜牧《過華清宮絕句》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玄宗奢靡無道,種下了日後安史之亂的禍根。

天寶十五年,盤曲纏繞的金牛古道上,一隊疲憊不堪的人馬默默走在雨中,為首的正是為博愛妃一笑,修築荔枝道的唐玄宗。“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2 安祿山造反,潼關失守,長安危在旦夕,玄宗帶着楊貴妃倉皇棄城而逃。往日進貢荔枝的僻遠之地,如今竟成避難之所。不知何處傳來斷斷續續的鈴聲,與雨聲相和,玄宗思念起香消玉殞於馬嵬驛的貴妃,無處話淒涼,只得低吟一曲《雨霖鈴》。

大唐盛世化為烏有,在戰火摧殘下,老百姓流離失所,飽受苦難,詩人杜甫也經歷了“三年饑走荒山道”的漂泊日子。乾元二年冬天,杜甫年近半百,帶着一家大小,在入蜀的棧道上蹣跚前行。雨聲瀟瀟,叢林莽莽,依絕壁而建的棧道凌空而起,下臨湍急的嘉陵江,教人望而生畏。“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線縷。滑石欹誰鑿?浮梁裊相拄。”杜甫《龍門閣》一詩道盡棧道的陡峭險惡。經過一番艱險路途,杜甫一家終於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安頓下來,建茅屋而居,暫別顛沛流離的日子。

梁啓超有言:“歷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幾無歷史。” 名留千古的,是君王美人,是公侯將相,是詩詞大家。與鄧艾一同披荊斬棘的士卒、隨玄宗左右的近侍和宮女、修築棧道的工匠等小人物,早已湮沒於歷史的洪流中,泛不起一絲漣漪。小人物在歷史事件中往往只是一個個冰冷的數字,沒有面目,沒有聲音。史冊沒有記下同袍目睹戰友失足墮崖的痛哭聲,也沒有載述長安城百姓一朝醒來,得悉被天子拋棄時的驚惶失措。《舊唐書》記載,唐玄宗車駕抵達成都時,“ 扈從官吏軍士到者一千三百人, 宮女二十四人而已。”這一千多名倖存者倘或有一二人留下其隨帝王入蜀的經歷,未嘗不可於歷史幽微處補苴罅漏。個人命運始終與時代緊緊相連,愈多普通人的經歷和體驗得以記錄、流傳下來,愈能拼湊出更全面真實的歷史。

兩千多年過去了,曾經兵馬雜沓而過,商旅熙攘而行的古蜀道,如今罕有人至。正值黃昏時分,一抹斜陽照在古道關前殘碑之上,正是“儘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3


  1. 余光中《尋李白》。
  2. 白居易《長恨歌》。
  3. 昆明大觀樓孫髯翁長聯。
  1. 余光中《尋李白》。
  2. 白居易《長恨歌》。
  3. 昆明大觀樓孫髯翁長聯。
蜀道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