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简体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文訊 Word Power
采風


五百年前是一家

人呱呱墮地,即使尚未命名,便已有了姓氏。姓氏不僅是代號,更代表血脈傳承。每一個姓氏背後,都有一段源遠流長的歷史,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們一起看看關於姓氏的二三事。

屈原姓屈嗎?

要知道屈原姓什麼,首先要了解姓和氏在先秦時期分屬不同概念。“姓”是同一血緣族羣最初的族號;“氏”則指後來子孫繁衍,分散而居後另取的稱號。“姓”百世而不變,“氏”卻會因時而改。先秦時期,只有貴族男子才有氏,平民百姓有名無氏。戰國後,貴族因分封世襲制度崩潰而沒落,而平民則因功而拜將封相。秦漢以來,逐漸演變為姓氏合一,而且人人皆有。

《史記 •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意即屈原是與楚王同姓的貴族,而楚王姓羋(粵音“美”),故屈原同樣姓羋。楚王為羋姓熊氏,而屈原因其祖上受封於“屈”邑,故以“屈”為氏,“原”則是他的字,取其“廣平為原”之意。國學大師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指出:“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此周之通制”,因此這位大詩人不叫羋原,而叫屈原。

孟姜女姓孟嗎?

孟姜女哭崩長城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話說秦始皇時期,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有說是萬杞梁)服徭役築長城,勞累而死。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有人認為孟姜女原型是春秋時期齊國女子孟姜。那麼,孟姜女姓孟嗎?

為預防近親結婚以致子孫不茂,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禮制。女子稱姓,有辨別血緣的作用。為區別待嫁同姓女子,一般會按家中長幼排行在姓前加上孟(或伯)、仲、叔、季,例如仲子和叔姬,是指子家的二女兒和姬家的三女兒。按此推論,傳說中的孟姜女並非姓孟,而是姓姜。姜是齊國的國姓,可見其出身齊國貴族,而“孟”表示排行最大,顯見她是家中長女。

複姓的由來

複姓即由兩個或以上漢字組成的姓氏,根據內地二零一零年人口普查結果,全國姓氏中超過一萬人的複姓有十一個,分別是歐陽、上官、皇甫、司徒、令狐、諸葛、司馬、宇文、申屠、南宮和夏侯,其中以姓歐陽者人數最多。

複姓的起源與其他姓氏無異,有些是源於受封領地名稱,即封邑,例如歐陽、上官、令狐;有些由官名而來,例如司馬、司徒、司空;有些來自爵號,例如夏侯;有些是先祖名號,例如南宮、皇甫等;有些屬少數民族姓氏,例如宇文;有些則以祖姓加封地而成,例如申屠。

事實上,即使同一姓氏也未必出於同源。關於諸葛的起源就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夏朝諸侯葛伯後代有一支遷居諸城,後遷至陽都縣,由於當地已有葛姓,故改稱“諸葛”;另一說是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屬下大將葛嬰屢立戰功,卻為讒言所害,後來漢文帝感其忠勇,追封葛嬰孫子為諸縣侯,其後代遂以諸葛為姓氏;再一說,是齊人把“詹葛”一姓誤讀為“諸葛”,習非成是。

內地一些姓氏用字統計顯示,近年有一個有趣現象,就是父母為孩兒取名時把各自姓氏結合起來, 形成另類複姓, 例如“ 張楊”、“ 李楊”、“張李”等。

五百年前是一家?

新相識的朋友得知彼此同姓,往往會說:“五百年前是一家”。如果人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這句話說不定是事實。可是,基於種種原因,改姓的情況並不鮮見。

改姓,有時候是為了保命,例如一代史家司馬遷因李陵案而慘受宮刑,兩個兒子為免受株連,一個在“馬”字旁加兩點,改姓“馮”;一個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回到老家高門原隱居。時至今日,陝西省高門原徐村“同”“馮”兩姓仍以司馬遷後代身分參加一年一度的民祭活動。

改姓,有時候則是彰顯榮譽。古代皇帝為籠絡人心,往往賜予有功之臣皇族姓氏,當中有唐代賜姓李;宋代賜姓趙;明代賜姓朱等。名將鄭成功就是一例。他原名鄭森,南明隆武帝賜其國姓“朱”,又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

改姓尚有許多其他因由,例如入贅、避諱、少數民族漢化等。因此,同姓不一定同宗,異姓反而可能同源。

姓氏既是家族血緣傳承的標籤,也是伴隨一生的代號,更是我們與祖先之間的紐帶。中國的璀璨文化和悠久歷史,除了見諸琴棋書畫、典籍文獻外,還隱藏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姓氏之中。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