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繁體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亚洲国际都会
文讯 Word Power
语林
纪 • 念 • 日
纪(小篆)

“纪”的本字是“己”。“己”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以象丝绳之形,本指把散乱的丝缕编结在一起的丝绳。“己”后来借用作表示自身,又代表天干第六位,失其本义。篆文出现后,“己”加上义符“纟”而成“纪”,以表示甲骨文中的本义。“纪”用于约束丝缕,因此也引申指制约行为,以表达纪律、纲常等义。

“纪”除法度外,尚有年岁、世代等义。“纪年”、“年纪”、“世纪”等词中的“纪”,字义相当清晰,用法不难掌握。如何区分“纪录”与“记录”,则较令人困惑。大体而言,表示载录、记载时,“记”与“纪”相通。话虽如此,两岸三地的语用习惯不尽相同。台湾以词性区分,“记录”为动词,“纪录”为名词。在内地,除指某个时期或范围内最佳成绩(“破纪录”)和专门报道某人某事的影片(“纪录片”)用“纪录”外,其他情况一般用“记录”。在香港,“纪录”与“记录”同样普遍,以政府公文而言,记述会议内容的文书多写作“会议记录”,简录式的记录则通常写作“会议纪要”。

念(甲骨文)

“念”字见于上古时期的甲骨文,较“纪”字为早。“念”的下半部为“心”字,取心脏之形。在金文中,“念”上半部与英文字母“A”十分相似,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朝下的口。“念”就是心中所想,口中念叨之意。

“念”是心里所思所想,作动词用有“想到、想起”之意。诗人善感多思,把心念化为辞章:“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李清照念的是即将远行的夫君;“念昔植者劳,愿言留勿剪”,皇甫汸念的是前人栽树的辛劳;“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陈子昂念的是人在无垠时空下的渺小和孤独。

《说文解字 • 心部》:“念,常思也。”正如白居易在《夜雨》一诗云:“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惦记老家的父母,思念地的恋人,怀想远方的故友。想念、挂念、惦念,牵肠挂肚尽在不言中。纪念却往往付诸行动,以庆祝或追悼的方式,向所爱所敬者表达心意。甜蜜如情侣交往百日,沉重如国殇公祭,简单的一束鲜花、一个鞠躬,都为这一天赋予特别的意义,使人永志不忘。

日(甲骨文)

太阳照耀大地,长养万物,亘古不变。“日”字象太阳之形,字形从古至今,变化甚微。《山海经》里有一则关于人与大自然争胜的神话。夸父想要追上空中永不停歇的太阳,于是迈开双腿飞速奔跑,最终渴死于道上。成语“夸父追日”喻人不自量力,向来带贬义,巴金却在散文〈日〉中歌颂夸父为追寻理想无畏无惧:“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夸父大抵不会在乎世人认为他是愚是勇。从他不顾一切追逐太阳那一刻起,他的生命便不再一样。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二十四小时,西方天文学称之为太阳日,中国传统称之为一日。“日”字后又引申为时候、时代、日子。古人除了嫁娶、祭祀、殓葬等人生大事外,就连沐浴、剃头、裁衣等日常小事都要翻皇历择好日。今人为求子女一生顺遂平安,干脆择定吉日吉时剖腹产子,趋吉避凶,不让古人专美。其实,日子过得如何,虽与造化际遇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心态。是天堂还是地狱,可能也只是一念之间。哪怕人生路上磕磕绊绊、平平淡淡,若心存善念,常怀感恩,也可像云门祖师文偃禅师所言:“日日是好日。”

人的一生当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另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松浦弥太郎《最糟也最棒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