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纪描写父亲的文学作品当中,朱自清的《背影》堪称经典。文中父亲为作者买橘子,在月台攀上爬下的背影,可说是天下千千万万个父亲的缩影。同样以买水果刻划父亲形象的散文,还有香港作家麦树坚的《橙》注。两者时空情景纵不相同,所描写的父爱却同样既含蓄又澎湃。
《背影》开首,朱自清忆述二十岁时回乡为祖母奔丧,父亲当时诸事不顺,不但丢掉公职,还负债累累。纵然急于谋事,但儿子坐火车回北京念书,他还是放心不下,亲自到车站打点。作者自觉独立能干,听见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自己,认为他多此一举,“心里暗笑他的迂”,后来听到他跟脚夫议价,又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朱父瞧见对面月台栅栏外有人卖橘子,便去买来给儿子在路上吃。他步履蹒跚跨过铁道,还得费劲攀上对面月台,此情此景让作者深受触动:“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人生总有一时半刻,让你顿悟、成长。对朱自清来说,目睹老父吃力攀爬月台的背影,就是那样的瞬间。多年后,朱自清写下《背影》。虽然自站台一别后,两父子曾因各种缘故而渐生隔阂,但随着人生历练增长,昔日那个自以为是的青年,如今已能理解父亲多一点。那些“朱红的橘子”历经百载仍未褪色变味,与那个踉跄的背影一同成为父爱永恒的象征。
《背影》用朴素平实的文字记叙作者对父亲最深刻的回忆,《橙》则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述一个沉迷买橙的父亲。麦父退休后爱到超级市场买橙,甚至总结出一套攻略:“买橙,一定要守候超市开门,只要卷闸一动,就得抢先弯身入内,抢一个购物篮,将新拆箱犹冷的橙抢放篮里。”当超市橙的档次降低,父亲便舍近求远,“从东莞搬回一箱赣南脐橙”。他甚至“不备手拉车,这么挽着、提着、抬着过境”,显然宝刀未老,仍能为家人劳心劳力。从昔日驰骋职场挣钱养家,到今天铆劲上“战场”买橙,任务虽有不同,守护家人的心意却始终如一。
麦父买得好橙便洋洋自得,珍而重之。尚在学步的小孙女把脐橙当玩具扔在地上,他毫不生气,反而“笑意丰盈”,随后数晚低调善后,“悄悄抢先吃掉孙女掷烂的橙”,仍未摔坏的则留给家人。作者把一切看在眼里:“那些橙不健全、多疤多痣、甜得诡异,且果肉败坏……而唯独这些橙才还原为真正的橙,原始、朴拙的橙。”也许只要用心体会,我们都能从朴拙之物发现真挚之情。
《橙》的作者已为人父,能从父亲对买橙的执着领略到他对家人的爱。作者说一家“三代同住,居所空间日益紧绌”,虽然囤橙对家人造成不便,但他对父亲无限包容,任由他不停买,家人不停吃。爸爸无法在超市随心所欲买橙,作者担心他“会因少了一项为家人劳心伤神的事务而失落”。大老远辛苦搬来的橙虽然品质成疑,但为了顾及父亲的感受,一家人仍满口赞好。斯是陋室,却因浓浓亲情而温馨甜蜜。
《背影》和《橙》通篇无一“爱”字,却满纸温情。父亲的爱深沉而厚重,从不宣之于口,只表之于行。橘与橙的故事相隔近一个世纪,同样印证父爱如山。以物载情又怎会限于水果?加班后回到家中,母亲给你端来的那碗热汤,不也寄托了无言的关怀吗?
注:收录于麦树坚散文集《绚光细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