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简体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亞洲國際都會
文訊 Word Power
閒情絮語
謙遜之道

俗語有云:“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很多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懂得多,事情比別人做得好,有意無意張揚自己的聰明才智,卻未能如願平步青雲。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是伯樂難遇?是時運不濟?還是上司妒賢嫉能?讓我們看看明末短篇小說《警世通言》裏一個聰明人的“坎坷”故事。

話說北宋宰相王安石認為古人造字,定非無義,因而撰寫《字說》一書,一字解作一義。某次,提到蘇東坡的“坡”字,王安石說:“坡乃土之皮。”蘇東坡一聽樂了, 張口就說:“那‘滑’字豈不是水之骨?”又有一天,王安石談到“鯢”字,說:“從魚從兒,合是魚子;四馬曰駟、天蟲為蠶。”蘇東坡忍着笑,故作認真地問:“鳩字代表九隻鳥,您知道為什麼嗎?”王安石信以為真,欣然請教有何典故。蘇東坡笑嘻嘻地說:“《毛詩》有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連爹帶娘,不正好是九隻鳥嗎?”王安石才知道給愚弄了。上司一生氣,後果很嚴重,蘇東坡隨即被貶為湖州刺史。

《字說》二十四卷,是王安石嘔心瀝血之作,可惜他變法失敗後,此書亦隨之湮沒無聞。在上面的故事中,蘇東坡拿《字說》來開玩笑,而事實上,該書確被《宋史》評為“多穿鑿附會,其流入於佛、老”,宋人筆記亦多溢惡之辭。畢竟,生活不是童話,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穫,但每一分努力都值得尊重。對於別人認真看待的事情,可持不同意見,態度卻不可輕佻傲慢。別人不恥下問,更不應予以嘲弄。西方有句諺語說得好:“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來學會閉嘴。”

再說那蘇東坡自知口舌招尤,待任滿回京後,立刻去拜見王安石。他在書房等候王安石時,發現桌上有一首題為《詠菊》的詩,只寫了“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兩句。蘇東坡認得是王安石筆跡,心想:“王老先生怕是江郎才盡了吧,以前下筆千言,現在連一首詩都完成不了,而且還寫錯了。西風表示秋令,黃花意指菊花。深秋是菊花盛展芳華之時,菊花也能耐寒經霜,怎麼可能秋風一吹便落瓣遍地呢!”蘇東坡按捺不住,依韻續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待寫下後,才覺得自己好像又闖禍了,於是藉機溜之大吉。翌日,一紙任命狀下來,蘇東坡被謫往黄州當團練副使了。

轉眼間,蘇東坡到黃州已經一年。重九剛過,連日來刮起大風。一日風息,他想起後園種下的菊花,便興致勃勃地邀友賞菊。一進園內, 蘇東坡目瞪口呆,只見滿地花瓣而枝頭空空, 恰恰是“吹落黃花滿地金”!原來黃州的菊花果然會在秋天落瓣,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明白王安石派自己到黃州的原因。他感慨道:“真知灼見者,尚且有誤,何況其他!吾輩切記,不可輕易說人笑人,正所謂經一失長一智耳。”

現實中,黃州菊花未必真有殊異之處,蘇東坡這場菊花風波提醒我們,我們深信不疑的“真知灼見”,很可能只是片面的個人經驗。何況隨着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加深,即使是以往熟知的常識,亦可能被推翻,例如由二零零六年起,太陽系由九大行星變為八大行星。日後天文學家如再有新發現,說不定又有新的說法。是故《警世通言》有云:“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學然後知不足,愈博學的人愈謙虛。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牛頓也說自己只是在海邊拾到幾個漂亮貝殼的孩子,還未涉足真理的大海。這並非妄自菲薄,而是智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摸索一生後的肺腑之言。真正的謙遜並不是故作姿態,也不是自我貶低,而是出於深刻的自我認識,出於對天地奧秘的敬畏,發自內心而自然流露的態度。唯謙,才能虛; 唯虛, 才能有容, 從而接受新思想,納入新知識。

故事中蘇東坡“經一失,長一智”,自此謙遜待人,終恢復翰林學士職務,不致埋沒才華。在現實生活中,王安石與蘇東坡政見相左,卻能和而不同,彼此惺惺相惜。王安石對蘇東坡評價甚高,曾讚曰:“不知更幾百年, 方有如此人物。”《警世通言》委屈蘇東坡當反面教材,無非想強調:“以東坡天才,尚然三被荊公所屈。何況才不如東坡者!”大家若對此有所感悟,也不枉蘇東坡與王安石這兩位大文豪粉墨登場一番。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 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