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繁體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亚洲国际都会
文讯 Word Power
语林
绝色

我是山头皑皑白雪,是东风扬起的柳絮,是少女发边簪着的那朵栀子花。我让诸色各呈风姿,象征纯洁、善良、无瑕。缟素、月白、霜色、皓……这些如诗的名字,诉说着我不同的面貌。

【缟素】

“布作缟素色,丝成罗绮春。”“缟”指未经漂煮的白绢,亦名“素”,故合称“缟素”或“素缟”,引申为白色。缟素是丝帛未经加工的颜色,与漂白而得的亮白不同。居丧守孝服缟素,原意是以最简朴的衣物来寄托哀思。七言长诗《圆圆曲》有“恸哭六军俱缟素”之句,写崇祯自缢后全军哀悼。庄子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不论是奼紫嫣红,还是沉灰缟素,只要不改本色,便是人间至美。

【月白】

“月白翻惊鸟,云闲欲就人。”月白风清之夜,纵无美酒佳肴,但有良朋在侧,已然无憾。月白,又称月下白,白中带一点蓝,像是从月光中撷取的一抹颜色。古时有菊花品种名为“月下白”。《广群芳谱》记载:“月下白,一名玉兔华,花青色白,如月下观之。”月白是传统织物常见的颜色,自清代中期起颜色渐深,近于蓝。《红楼梦》的凤姐、妙玉、雪雁都有件月白袄儿,《祝福》的祥林嫂初到鲁镇时身穿“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四姝的命运,也如身上的月白衣裳,散发着淡淡哀愁。

【霜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色是林叶上的一抹洁白。霜色凛凛,让人想到荡子久不归,青鬓佳人“肌肤销尽雪霜色”;想到将士壮志难酬,“陇上横吹霜色刀”;想到不流世俗,像黄菊“直待素秋霜色里,自甘深处作孤芳”;想到韶华易逝,“霜色何因入鬓根”。

【皓】

“皓如楚江月,霭若吴岫云。”“皓”本义为明亮、光明,引申为洁白。屈原遭放逐后,渔夫劝他随波逐流,屈原答曰:“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皓”又指老人。秦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里四老为避秦而隐居山林,世称南山四皓。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云:“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岁月老了红颜,白了鬓发,从朱唇皓齿到皓首苍颜,不过弹指之间,只有皎皎皓月,依旧清凉如水,光亮如昔。

我是枯藤老树上的昏鸦,是夜的衣裳,是燃烧后的灰烬,是天地混沌之始。我吞噬一切色彩,象征邪恶、哀伤、神秘。缁、黧、玄、皂……这些深沉的名字,是我无处不在的身影。

【缁】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缁”为黑色丝织品,泛指黑色。缁色是僧服颜色,故出家人有“缁衣”之称。缁尘指黑色灰尘,用以比喻世俗污垢。古诗多有“缁尘染素衣”之句,意即清白操守蒙污,例如元好问诗:“归来应被青山笑,可惜缁尘染素衣。”俗世缁尘滚滚,有人和光同尘,有人遗世独立,后汉书法家崔瑗则选择“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不被周围环境染黑,内心保留一点烛光,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黧】

“西来为我风黧面,独卧无人雪缟庐。”黧色黑中带黄,是庶民的颜色。古人多务农为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虽然辛勤耕耘,依旧食不果腹,面色黧黄。在古汉语中,“黧”与“黎”相通,黎民百姓之称或由此而来。权贵大臣虽无冻馁之忧,却也有面带黧色之时。《墨子》记载,楚灵王喜好士人细腰,楚国臣子便每天只吃一顿饭,然后使劲把腰带束紧。结果一年后,“朝有黧黑之色”,满朝官员都饿得面黄肌瘦。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所言甚是。

【玄】

“白日易徂,玄夜何长。”《说文解字》曰:“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玄是月落星沉,将曙未曙之时,天边一缕黑中透红的颜色,给人幽远深邃之感,是庄严肃穆的色调。《易经》有云:“天玄而地黄”,故古时天子、公卿、诸侯所穿吉服皆为玄衣纁裳(黑色上衣,浅红色下裳),以表对天地敬畏之心。

【皂】

东汉《释名》曰:“皂,早也,日未出时,早起视物皆黑,此色如之也。”《儒林外史》里,举人、乡绅、官二代的装束总是“脚下粉底皂靴”。“粉底皂靴”就是白底子的黑靴,乃旧时官绅的必备衣物。“皂白”即黑白,又借指是非曲直。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慨叹:“世无离朱,皂白混焉。”离朱是上古神话人物,有明察秋毫之能。只是人心叵测,世事纷繁,纵有离朱之目,有时亦难以分辨青红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