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繁體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亚洲国际都会
文讯 Word Power
语林
羊城墨客

古代交通虽不发达,文人足迹却遍及大江南北。在上文介绍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网站点击“广州”,可见不少唐宋文人来过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广州名剎六榕寺已有上千年历史,山门对联题曰:“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说的就是与此寺甚有渊源的两位大文豪──王勃和苏轼。

王勃,唐朝天才诗人之一。公元675年,王勃一路南下,前往交趾(今越南)探望父亲,途经南昌时写下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鲜为人知的是,王勃路过广州时,在宝庄严寺也留下了另一鸿文。当时,寺内的舍利塔刚修葺好,僧人仰慕王勃才名,邀请他亲书碑文。王勃欣然答允,写就三千余字的《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全文以骈文写成,旁征博引,文气磅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宝塔铭文。

四百多年后,宝庄严寺已易名为净慧寺。宋哲宗驾崩后,谪贬南方的苏轼获赦,从儋州(今海南)北归,途经广州时应友人程怀立之约,同游净慧寺,题“六榕”二字,六榕寺之名由此而来。

这已是苏轼第三次来到广州。他前两次与广州结缘,都是在被贬路上。时人视岭南为蛮荒之地,迁贬到此,无不凄惶悲切;苏轼却自得其乐,到处寻幽探秘,游山玩水。他游览白云山蒲涧寺时,赋诗咏濂泉飞瀑:“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他在惠州听闻广州百姓受瘟疫之苦,便写信给知州,建议凿通竹筒为水槽,把白云山蒲涧的溪泉引入城中,解决食水不洁的问题,瘟疫果然随之平息。蒲涧寺虽已不复存,但溪涧旁竖立着一座苏东坡石像,以志其功。

除了苏大学士,宋之问、贯休、杨万里等文人墨客也曾徜徉于羊城的秀丽山水间,以诗篇绘就一幅幅羊城画卷。诗人凭吊古迹,总会生起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之感。苏轼感怀“吴塞蒹葭空碧海,隋宫杨柳只金堤”,杨万里慨叹“越王歌舞春风处,今日春风独自来”。如今诗人已乘风归去,白云山依旧郁郁葱葱,珠江水依旧汩汩奔流,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