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繁體版     香港品牌形象 - 亚洲国际都会
文讯 Word Power
闲情絮语
见面礼

在家人的期盼中,小宝宝带着哭声降临人间。这些粉雕玉琢的娃娃是育婴室护士口中的308C、312D,直到又喜又忧的父母把宝宝抱在怀里,轻唤其名,小生命才真正拥有自己的身分。

名字,是父母送给子女的第一份礼物。人生于世,有如侠士仗剑江湖,必须有个响当当的好名,方能行走四方。对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第一印象往往来自名字。“秉仁”令人想到敦厚有德的君子,而“晓兰”则可能是个清雅秀气的姑娘。不过,名字让人浮想联翩,对其主人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自从得到“银钩铁划”这个外号后,生怕名不副实,于是潜心苦练书法。

张爱玲在《必也正名乎》一文中说过:“为人取名字是一种轻便的,小规模的创造。”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创作彷佛变得毫不费力。简单发送几个指令,须臾之间聊天机械人即可汇出数百个起名建议。然而,取名字不光是一种创造,更是一份祝福。所谓心诚则灵,假手于人工智能,始终有点儿戏。于是,为人父母者即使平日看不了几页书便梦会周公,也开始老老实实地翻开字典,追古溯源,了解字词的缘起、涵义和文化象征,认真程度恐怕连文字学家也瞠乎其后。如此煞费苦心,往往瓜熟蒂落,甚至到宝宝满月了仍犹豫不决,不得不掏钱延后办理姓名登记手续。

名字要优雅脱俗,引经据典应是稳妥做法。诗人白居易名字源出《礼记•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意为君子安居现状以待天命。翻译家许渊冲之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有些父母则爱用偶像的名字给宝宝起名,以示景仰,更期望小宝贝长大后同样优秀。宋代词人秦观的父亲在太学读书时,结识了同窗王观,仰慕其才,便为儿子取名“观”。秦观后来不负父亲期许,写下不少佳词妙句,时人把他和王观合称为“二观”。此外,以出生地起名也十分常见。梁廷炜属故宫博物院最早一批工作人员,抗战时期,他和儿子押运故宫文物南迁,沿路出生的孙儿孙女──峨生、嘉生、金生、宁生、燕生──皆以国宝所到之地命名。这也可算是“就地取材”。

取名时,连名带姓一同构思,另有一番趣味。明朝巨富安国生七子,名为如山、如盘、如石、如岳、如京、如冈、如陵,一家子稳稳当当。作家陈若曦丈夫姓段,她从街头标语“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取得灵感,为长子取名为“段炼”,期望他认真生活。这些都是与姓氏相配的好名字。反之,若一时不慎,名字与姓氏构成滑稽的歧义词或谐音词,可就大事不妙了。电影《九品芝麻官》中,主角向“吴广德”、“吴好缇”两兄妹请教大名的情节,令人忍俊不禁。这些名字在虚构情节出现,或可博得观众一粲,但用于现实生活,说不定会令孩子终身蒙上阴影。因此,在力求名字平仄谐协、铿锵悦耳之余,恐怕也要连名带姓反复多念几次,以免孩子沦为笑柄。

不少人相信,姓名影响一生运势。有谓“姓名二三字,好坏一辈子”,父母想到孩子一辈子的祸福,可能系乎一二字的抉择,自然不敢怠慢。有人不惜一掷千金,厚聘精通术数的高人为孩子取名,视乎命中五行所欠所缺,用名字来补足,化凶为吉。姓名吉凶这回事,作家简媜看得豁达。她在散文集《红婴仔》写下替儿子命名的感悟:“名字,亦是世间相之一,可执可不执,执时若五花大绑,不执则自在逍遥。…………用中文名字的光是两岸三地十三亿,…………这么多名字,吉能吉到哪儿,凶又凶到何处呢?”她按自己心意,为儿子取名“姚远”,希望他“这一生走得天宽地阔,从他手中抖开的路,能高能远”。

名字这个世间相,执还是不执,不妨看看这段轶事再作判断。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上海有个姓张的女孩小名叫“煐”,因父亲反对而不能上学。张太太背着丈夫替女儿报读小学,填写入学证时,觉得“张煐”听起来不甚响亮,于是暂用洋名“Eileen”音译,填上“张爱玲”三个字。张爱玲说自己的名字恶俗不堪,却因为母亲留下的这段回忆而始终不愿改掉。

莎士比亚说:“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正为孩子起名搜索枯肠的父母,或可从张爱玲得到启迪:人生顺逆,从来无关名字雅俗。与其说名字是个护身符,助人趋吉避凶,倒不如说是份见面礼,印证舐犊情深。这份不带目的、不求回报的礼物,如同父母的恩情一样,在悠悠岁月中与我们相依相伴,同行一生。

每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张晓风《初心》
每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张晓风《初心》